2007/07/22

68. 由「執」到無執 - 素食篇

從前曾堅持吃素6年多,由香港一直吃到英國。後來在霎哈嘉學懂了「破執」,才慢慢放下,也搞了好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現在回想,由「執」走到無執,的確是很好的經驗。而且,在霎哈嘉裡慢慢明白,什麼好東西,一旦盲目、狂熱和執著,更好的事也會變質,好事變成壞事。單看中東的宗教戰爭新聞和歷史,看看魔鬼以宗教之名引發全球恐怖主義就知「執著」可以被利用來化成什麼反神和反人的把戲。今天自己不是全盤反對素食,出門訂飛機餐總愛訂素食,有時感到一度右脈過盛也會立即吃一兩餐素。「你是自己的醫生」,每當內裡有感應那一刻要吃,就會回應呼喚。還有一點,吃素者一定比普通人更有愛心嗎?你看看希特勒吃了這麼多年素還是什麼德性!

近日在一個素食論壇上看見以下的討論很有趣。鍚呂瑪塔吉也有過相關的提示。

甲:「好奇一問。一個素食者若肚內生了迴蟲。那他是食藥杜o左佢好呢,還是讓它在肚內安享餘生好呢﹖佛祖曾指著一杯水話水內有萬千生物。現代醫學也有此說法。那我們是否應將水中微生物濾掉,然後才煮用﹖噢,水務處給我們提供的水,早經過此殘殺情序。如此血腥的水,還飲不飲﹖」

乙:「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繼續思考,可以想出好幾種的處理方式。你有冇聽過"佛陀捨身餵虎"的故事,佛陀真係好偉大,俾著我,知道那兒有老虎,一定走為上著。話知你肚餓。唔同層次,唔同修為,會有唔同的處理方法.。咁,肚裏有迴蟲要點處理,當事人大概肚裏有數吧。」

丙:「也來湊熱鬧。印度耆那教(Jainism)戒殺生,因而走路的時候要用拂塵把蟲蟻掃開,教徒也要人人戴口罩,以免不慎把空氣中的小蟲和細菌吸入而殺生。不知拂塵這個東西是否因此而傳至中國,後來在中國古代道家和佛家也流行過。道家和佛家後來也提倡嚴格戒殺生。耆那教產生於西元前六世紀,和佛教出現的時間差不多。在當地其開山祖師Mahavira與佛祖齊名。

專欄作家岑逸飛在香港電台的網頁旅遊專欄這樣介紹這個教派:『這個教派給人以走極端的感覺。例如對於不殺生,到了絕對的程度,認為植物、礦物都有生命,最好不食,獎勵絕食,甚至穿衣也是有違教義。所以後來分成兩派,一派是「裸體派」或叫「空衣派」,另一派是只穿白衣,叫「白衣派」。甘地常穿白衣,也許他是個耆那教徒;同時他以絕食為武器,背後是有宗教信仰支持。今人效法甘地,動輒絕食抗議,不過是東施效顰。有些耆那教徒更是自虐狂,不惜身臥釘床、日晒、火烤、投岩、拔髮、熏鼻等苦行,折磨自己的肉體,以求解脫。』」

2007/07/12

(67)齊來高歌

有幾首霎哈嘉士改編了並已收錄入歌集的歌曲,包括一些(#)基督教和伊斯蘭聖詩和(*)歐美民歌等,現在因為有了互聯網裡的免費短片 (視頻 )和音像空間,我們可以在網上聽著原曲來學習。霎時癮起,在下面收集一些材料讓大家分享,不過它們基本上都不是霎哈嘉士所唱。有好料歡迎提供。

1. El Condor Pasa ( *意為鷹在飛,原為西班牙文的秘魯愛國民歌, 講述土著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壓迫,以鷹比喻對自由的嚮往。經美國著名雙人組合Simon & Garfunkel在70年代借用曲調改編後才聞名天下, 2004年秘魯政府把此曲列作受保護國家文化遺產 )
曲詞原文有以下文句: ."Oh mighty Condor owner of the skies,take me home,up into the Andes.I want go back to my native place to be with my Inca brothers,thats what I miss the most Oh! mighty Condor.Wait for me in cuzco in the main plaza,so we can take a walk in Machu Picchu and Huayna Picchu".
Simon & Garfunkel版本的歌詞 : I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 I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Away, I rather sail away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and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it's saddest sound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QKAftSrNM&mode=related&search=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Ufq1t7Ztk&mode=related&search=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XKNcukoL98&mode=related&search=

霎哈嘉版本參考資料: “Eternal Bliss” ( E25) http://sahaj-fai.blogspot.com/2006/08/eternal-bliss_20.html#links


2. Morning has broken (# ) 一天Cat Stevens在教堂內聽到此曲後深深愛上,之後把它灌錄成流行曲。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TWd3skb-Rw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JsMdoYqWY&mode=related&search=


3. Jerusalem (#*William Blake) 歌詞原為1804年威廉布萊克為史詩彌爾頓的序言所寫的短詩 “And did those feet in ancient time”。以聖經啟示錄所描寫古時基督耶穌曾踏足英倫,日後新耶路撒冷 (新天新地 )和公義也將要在英格蘭的草地上在百姓當中重建。本來一直很少受人留意。約在1916年當英國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國民士氣低落期間,由Charles Parry 爵士應邀譜上音樂以為英國參戰提出意義和方向,以激勵士氣。之後到1922年由Edward Elgar爵士譜成交響樂曲公演就流行起來。之後在英國聖公會(國教)內曾一度流行,也被視為國內最流行的愛國歌,在英國的勞工運動中常聽到,也因為英格蘭國歌是哪一首一直無定案,它經常在國際活動中就做了不列顛國歌“天祐我皇”的代替品,例如戴安娜王妃的大婚儀式。這歌一直是皇家阿爾堂周年音樂周結束時必全體頌唱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0oCmDXrVk&mode=related&search=)到大約公元2000年,報載英國國內能明白威廉布萊克越來越少,也因這詩中沒有一句歌頌上帝,英國教士曾發起不再視之為基督教聖詩,在教堂內唱此曲。
在香港一些聖公會中學,歌詞經被修改而成為校歌。電影「列火戰車」的名字也由此而來,結局也用了此曲。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A0A5WpZE4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inooHU3ko&mode=related&search=
-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albertineproust&f_ART_ID=281657 (按第一個listen聽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演出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M6m7kw2Vs(有鍚呂瑪塔吉講解布萊克與此曲關係 )

4. The Lord’s my Shepherd (# 舊約聖經詩篇第23篇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是可用來潔淨心輪的聖詩,英國練習者尤愛採用。另一流行唱法沒有這個古典曲譜的味道和力量。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ndQZlmJPpc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_KY-bqAdY


5.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 John Denver 所創作的美國鄉村民歌,風行幾十年) – 已由加拿大練習者改編為頌讚美國卡納祖哈蕾營地的拜讚。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8nDdPM_Qk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icVPw5bKrU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AVwgHchoE&mode=related&search=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qGrc91NbM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kZZQlhCqwE

5. Allah Hoo ( # Nusrat Fateh Ali Khan 的卡瓦里首本名曲) , 已被印度及羅馬尼亞霎哈嘉士改寫為 “Mataji (Qawwal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0wuPt5JfUY&mode=related&search=
(歌手及卡瓦里音樂的背景資料看: http://www.lingnan.edu.hk/~cfhou/Sahaja/write
/chimta.htm#qaw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