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7

115. 以巴恩仇錄

這幾星期,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消息,一直叫人心酸,而且,漸漸是不滿,氣憤。以下還有幾點個人感觸:
1. 號稱上帝揀選的子民,以色列人叫世人更失望,不單對這國家而言,而且對基督宗教、猶太教亦然。
2. 「以巴衝突」這詞語,到今天明顯是有問題。當年這名詞合用不代表今天合用。衝突,意味是雙方面的。以色列自建國以來一直在世人面前公然恃強凌弱,製造事端,圍城,阻礙物資進出加沙地帶,早已令那裡變成絕望之地,民不潦生。到這三星期發生的事只是令事情更明顯而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人均收入和武器裝備是天壤之別。濫殺無辜,出兵、空襲,是單方面的。
3. 有人說,猶太人是用了聖經上所說「以眼還眼」的傳統吧,這概念對他們來說已經根深柢固。今天想起甘地說過:「以眼還眼,舉世皆盲。」(An eye for an eye leaves the whole world blind.)」
4. 也想起幾篇文章要分享,那麼大家對以巴的歷史和現況有更深了解。





(文章一) “以巴衝突 不是正義和邪惡之爭” ( 莊曉陽 )2009年1月15日
引述於離教者之家 http://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3160&extra=page%3D1
( 很詳細而精簡的歷史分析,誠意推薦! )


(文章二) "加沙戰火" (陳耀華)

(2009年1月10日) 聖誕以來,加沙一帶,陷入戰亂,炮火連天,哀鴻遍野,無辜的百姓慘遭牽連,天愁地慘。死者當中,不少是年幼小孩,空襲過後,只見惶恐的父母拔足狂奔,抱浴血的孩童四處求援,見者傷心,聞者流淚。在中東半島電視台的鏡頭下,兩名小孩躺在屋內,雙目緊閉,光身子,死去多時,子彈貫胸而過,血塊凝固成兩個黑色的深洞,不忍卒睹。旁邊還有一名父親,抱受傷的嬰兒,詰問公理何在,為何政客只顧選票,塗炭生靈。
執筆之日,英國廣播公司引述巴勒斯坦衛生官員的數據,共有二百多名兒童在戰亂中喪生!當地的救援組織指出,由暴力衝突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會如夢魘般纏繞一生,他說,一名孩童在空襲中摸黑尋回姊姊的殘肢肉碎,自此之後,便無法嚥下任何肉類食品。
目前,半島是唯一在加沙及以色列兩地同時擁有記者的電視台,成為戰地消息的獨家來源,傲視群倫,再次展示他們在中東地區的新聞採訪能力。過去幾天,播出電視影片時,主播經常提醒「內容或會引起不安」,可見戰慘烈。反觀西方不少報道,只見遠處硝煙濃密,也會拍下轟炸後敗宇頹垣的景象,但鮮有觸及婦女與孩童的傷亡。如此對比,令人慨嘆,為什麼血的事實,可以來得如此輕描淡寫﹗
聖雄甘地說:「以眼還眼令天下盲目(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 le world blind)。」我最近讀過一篇評論,借用此一名言,總結今次事件:「以眼還眼,百倍奉還(A Hundred Eyes for an Eye)。」訴諸不相稱的暴力,只會製造更大的遺憾。
(明報專欄:千年檔案 )



(文章三) "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鬥爭百年竟是兄弟 "
[ 原載2000年5月12日馬來西亞報章 ]
〔耶路撒冷11日外電〕傳說聖經中的長老亞伯拉罕是猶太和阿拉伯兩個民族的先祖;新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研究現在也顯示,鬥爭超過1世紀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基因關聯顯示,這兩個民族在四千年前的確源於共同的祖先。
  這項在華府「國家科學院年報」今天發表的研究說,猶太男性的Y染色體可能與中東阿拉伯人的祖先系出同源。
  由業利桑納大學研究人員漢默主導的研究結果指出,公元前586年猶太人第一次大流亡,散布歐洲和北非各地後,猶太人大多仍維持在中東形成的基因一致性。研究也發現,即使在流亡數世紀後,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彼此之間的Y染色體的相似性,以及他們與巴勒斯坦人、聚利亞人和黎巴嫩人的Y染色體的相似性,仍超過當地主國的族裔。
轉載於 “霎哈嘉瑜伽中文通訊” (第10期, 2001年12月)

2009/01/13

114. Stop war in Gaza 全球華人聯署發表聲明


Dear all,
Please put our attention on Palestine and urge cease fire from Israel . Should we take part in this petition campaign "Chinese from the world sign up to urge Israel...Stop war in Gaza" "全球華人聯署發表聲明,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加薩戰火 "
http://campaign.tw-npo.org/200901623010100/index.php?serial=200901623010100
This afternoon I signed up as an individual, should we also sign up as an organization?

To know more, read blog of famous hk war time journalist Cheung Chui Yung’s blog 香港著名戰地記者張翠容的 Blog 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
今天看後有點激動的網上新聞 (法新社) more stunning news today:
“挪威軍醫:加薩戰爭以色列測試殘忍新炸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13/8/a6q0.html

edwin

Lets also put into bandan and shoe beat to stop the war..
alex

2009/01/09

113. 星光寒風中,霎合歌舞團來了

昨晚(1月8日)霎哈嘉瑜伽拜讚歌團應邀在星光大道義務演出。上星期六邀請我們表演的xx今次也是受邀表演嘉賓之一,但本身是歌唱和舞蹈教師的她私下說, 大會的安排、接待和音響設備等真令人失望,若不是俾面主人家,早就走人。我們也想,既來之則安之,而且也互相提點:就當是磨練吧。但天寒地冷,大會要人七時就就位,主持人也不斷哄我們說8時許就輪到我們,結果一等再等,還臨時安排其他人改插在我們前面,到9時半才出場。還有背景Banner的設計和字樣 (到1月8日還用「聖誕快樂」)也真可圈可點。而且……

本來已經會遲,8時正節目剛開始,正好「幻彩詠香江」也同一時間上演,不得不暫停10多分鐘。無論如何,大家也享受朗月下欣賞維港兩岸的彩燈匯演。很多本地人也和我一樣是首次有空閒和機緣一睹其趣的。另外,現場節目表搞錯我們的名稱,出現了「霎合歌舞團」的東西,即我們變成「無口」也「無嘉」,但多了「起舞」一part。下面還竟獨立開一行寫明「印度舞」。真要命。幸好這張紙沒有派予觀眾。大家很無奈,還說我們從此要轉型,下次要叫Roberta帶頭跳舞。Suzanne 卻有慧根地說,:「是天神下來跳舞阿,由他們說了出來吧。」在後台更正後,到出場前一刻,司儀宣讀名稱時,還是要加個「舞」字,變成了「霎哈嘉瑜伽拜讚歌舞團」。大家只好當多一個笑話。

除了結他手缺席外,今次是上星期的原班人馬的12人。有人數算過,台下另有9位 (7女2男) 兄弟姊妹到場支援和打氣,即共21位自己人。結束後分成兩批人去宵夜晚飯,。港島一批去了客家好棧,剛好也在21樓,真巧合!

事後很多人說,雖然中間有些事不完美,但很享受露天演唱的滋味,日後要自己搞一次。

總總原因,到我們出場時令這次我們在台上的笑容是歷來最少的一次。當局者迷,照片說明了一切。這一點我們自己也要反省本身的不足。

(以下來自阿成的相片集)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ing923/20090108#





2009/01/04

112. 表演回顧09.1.3及新邀請

昨晚,在屯門大會堂文娛廳霎哈嘉瑜伽香港拜讚歌團應邀在「斐燕歌舞藝術團-踏歌起舞迎新年歌舞晚會」中表演。13人全部穿上了印度服裝上台。也有8位練習者和家屬支援或到場打氣。因此,原本主持人給我們8張表演者用的門票,結果要多取十多張。

大家很享受的不但是現場演出的一刻,更享受的是,為了這次活動,這兩星期以來表現出來的那份合作和齊心。雖然這是一個商業性質音樂會,唱的是懷舊流行曲為主,但上天安排這次機緣給我們,去與不去,就是要考驗大家的明善輪的智慧,也考驗各人的向心力,等等,等等。只可以說,同檯食飯各自修行。

結果,上天安排好一切,不必想太多,一個機緣接引另一個機緣。這也與我從小就體會到的道理吻合:機會總是瞬間即逝,在身邊閃過,出現時,你要立即把握,把它捉住,否則……

結果,後台裡有些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有些人另有自己的歌舞團,想日後合作,有些人有失眠問題等等,我們當然早有準備,遞上宣傳單張留下聯絡資料或即時講解簡介。最有趣的是,主持人幾天前在另一個音樂會中認識了香港的印度華僑聯誼會主席 ( 而且他會唱印地語的懷舊流行曲),就告訴他這活動中會有我們這隊印度樂團,他就專程昨晚來看看。結果,他在後台跟我們談了很久;小弟也告訴他,接觸回流香港的印度華僑團體其實是多年來的心願。

也有趣的是,他也帶來拍檔,一同邀請我們幾天後(1月8日)在尖沙咀星光大道的節目中表演,另二、三月份聚會也有會邀請我們。 哈!你還可以說什麼?

因下一表演臨時殺出,時間倉促,基本上原班人馬。如想加入,請看電郵。

2009/01/01

111.禮物,從聖誕談起

送禮,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漸漸滲入了不同含意。中國人,生意人尤會把事情扭曲。禮物,己經不是禮物咁簡單。 西方某些傳統,很有味道。西方人送禮,著重的是「送」出一份禮,一份心意,不求回報。所以,英文present 跟gift是不同層次的事。中國五千年文化沈澱下來的送禮文化,著重的是送出的「禮」有多少「回報」,越來越市井和功利。
禮物,如果不隨便送給人,它才矜貴。如果你發現邊有人總是不停的隨便(雖然故作矜持)送禮給你和其他人,小心為上。
寫這文,只因偶然讀到網友CP叔的鴻文《網絡世代下聖誕節的反思》( 2008.12.27),加上剛好一些兄弟們在談論身邊的送禮現象,小弟一時有感而發而已。如有雷同,實屬不幸。如果有人對號入座,以為小弟含沙射影,那就更不幸。
善哉!善哉!




* * * * * * *


網絡世代下聖誕節的反思 (節錄) ( CP叔撰 )

網絡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爲深遠。 下面這個電臺節目 “網絡時代聖誕節的反思”是今年少見的優質節目。 (香港才子 [ 陶傑 ] 真是沒有浪得虛名) 希望與各位網友分享一下。 20081225 往事只能回味:聖誕節.mp3 在國内的土壤和社會文化下,絕對沒有可能出產這些優質的電臺節目。 爲了讓國内的網友可以觀摩一下這些優質的電臺節目, CP 提供下面的 Download LINK 在國内也可以下載的。(還沒有被網絡警察封殺的漏網之魚) 對不起,這優質的電臺節目只有 “廣東土話” 的版本。 http://www.adrive.com/public/9591333836f681abf2bf7e1545296d4e4b14e225a5cbbb1849ca6a8894e74d4f.html 下載時, 請點擊 “here” 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