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7

80. 深圳交流新体會- 何謂交流、溝通

(1) 深圳的元旦交流會順利完成,想講一些新体驗。有些事情要講很多遍,重複又重複,其他人才會明白領會,或是聽得進耳朵;不過,有些話若果說了,反會產生誤會;有些事若果不說清楚,却又更加有誤會。

想起 Simon & Garfunkel 在70年代在名片「畢業生」裡唱的名曲 “The Sound of Silence” ( 寧靜的聲音 ),裡面有兩句話充滿哲理: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人們在聽但聽而不聞 )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們在講卻言之無物)

表面上Hear 與 Listen都解作聽, Talk 與Speak都解作說話;不過, “listen” 才是指用心用意的聽,聽得入腦的那種「聆聽」。Talk 是講,可以是隨便吹吹水發牙痕;但 “speak” 才是言之有物,由衷的說話那種「發言」。

與人溝通,如果對方總是 hear 和 talk 的那種,那就真無癮。

(2) 最後一天離營,還是選擇與去年一樣,跟深圳群體留後,收拾會場,也多留一晚在中心,爭取機會跟還未踏上歸途的外省練習者交流。不同的是,晚飯時發現,去年同一場合,留下來一同晚飯的有一圍檯,今年是兩圍坐得滿滿的,也許明年……
晚上陸續有人離開,其他人還是很享受這種難得的聚首,然後一同泡足入靜,12時半才睡覺。小弟就在早上5:15起床,一早坐的士到關口過關回港上班。
離開了交流會營地,大家才有更多更深的交流這是好幾次的經驗

(3)有人參加過四次國內交流會,都聽到一些人投訴食住安排總優待一些香港人,且跟香港人談話機會不多,就姑且說出來大家談談有什麼可以改善。分享時大家都覺得,那是溝通和注意力的問題,也是角度的問題。有些人有這種想法,雖然可以說是他的個人問題,不過,主辦者也可能要負點責任。
想起幾次印度之旅,十多年前,第一、二次時參加格納帕提普蕾的活動時,一些當地和西方的負責人曾公開的用揚聲器提醒我們:我們這些外國人會跟印度人住在不同的營房或大帳篷 ( 50至100人那種 ),吃飯的帳棚和某些廁所也是分開的。其實原因有二。一、印度人作為東道主,要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優先享用最好的設施,這是出於禮貌和一盡地主之誼的厚度,更是出於對弟兄姊妹的愛。二、印度人的生活習慣和對清潔的承受能力 ( 尤其是清水 ) 跟我們很不一樣,用餐方式也有點不同。(其實現場感覺,還有第三個理由,就是保安。) 所以前輩向我們忠告說,作為外來人,享用優惠時不要自視高人一等,本地人也不要自視低人一等。這就是把事情說明清楚的重要。可是後來參加印度之旅,好像越來越沒有人再提及這些不大不小的細節了。

這次深圳活動,現場一些人住在戶外拓展訓練中心檔次的青年訓練營,另一些香港和國內一級城市的練習者却可以入住三星級酒店。剛好最後一天早上前者自來水出了問題,令很多人不便;如果不說明清楚是因為前者跟本不夠房間才不得不分成兩批訂房,的確很易引起誤會。而且,照小弟所知,有些人,尤其是越來越多香港練習者,會領會到要帶著既感恩又靜觀的心態去享受活動,也可能參加慣了聚會,也不想帶著一顆激情的心來練霎哈嘉和參加霎哈嘉的活動,就會表現得淡淡然的,就被國內一些帶著很大期望「交流」和學習的練習者以為是故作冷淡。不過,小弟也同意,如果有誤會,雙方都有責任

是否應把不同集体的人編配同一房間的間題,不是人人願意,主辦者也不會知道誰願意誰不願意,會很為難。兩年半前,即第一屆在廣州蓮花山舉行的全國交流會,小弟已公開呼籲過,每一次用餐時,應坐在不認識的人旁邊。之後好像沒有人再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