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仙樂齊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仙樂齊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04/05

150.改編《遍傳千萬里》回饋意見


剛從深圳和廣州表演回來,很享受,也多謝家人安排。但有兩件事想分享一下感受,希望有助日後演出效果改進,也大家昇進

 

1.      本來本人一直不知道「遍傳千萬里」已被改變唱法。這次在深圳才體會到其影響,但不好意思的要說:這樣改不但失去原來的「我要每個人都知道」的激昂味道,也令當中原本帶出的喜樂氣氛也大大下降。

這首歌原是我中學時常在學校唱的英文基督教聖詩 “Pass It On”而來 (已收錄在英文霎哈嘉歌集,香港集体也多次表演過中文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jQ2NTg4.html )所以很熟,感受也很深。今天上網一查,原本是1960年代由Kurt Kaiser於美國創作,轟動一時的新派聖詩,帶領潮流開創風氣之先,當年曾打動很多年青人。記得這次深圳綵排和表演時, 你們一唱到新改編部分,本人用小shaker打拍也跟不上去。

如果有其他人仍唱「主音」,少部分人唱分部,那不是問題,但當時 (和事後找到國內其他yogi表演錄像錄音也是),發現已沒有人唱原來的主音,人人唱和音。問題就來了。

霎哈嘉音樂的精粹和美妙之處,在於喜樂之情和能量提升,並不在於花巧 (當然技巧高超和完美也有助能量提升)。如果因為花招而令喜樂和能量下降就要反思了。因大陸不能看youtube 片段,否則有很多可參考 (例如這個菲律賓教會聖詠團版本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wWSV3ePAc )。幸好今天找到中國yogi放上大陸網站的MOJ1996年的公開表演有這唱這霎哈嘉版錄像,可以參考一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4NjMzMjA0.html  (04:45-09:45) (還有這個一年前MOJ在中國大陸表演時與香港yogi同台以中英文雙語演出的版本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yMzEzMzQw.html ) MOJ的水平,大家看看人家怎處理,只是最後一兩段才略加變化。

如果中國其他樂團堅持改編,我們無法阻止,但小弟建議華南樂團出動,就跟MOJ這版本好了。 



2.      有關前台主任和後台主任的分工,表演前一晚已說過,但沒有多少人在意和執行。……太隨意隨便,不一定是「霎哈嘉」精神。

JAY SHRI MATAJI !

 

霎時輝筆‧輝耍自娛

2013.4.4

2009/08/25

141.主禱文

主禱文 The Lord's Prayer (基督教. 中文聖詩頌唱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3wi1WAfdg0
難得的好版本

2009/07/11

136.憶送別印度的Sunil 和Uncle - 想起義大利Ekakarita 這張CD

(1) 幾天前送別印度的 Sunil 和 Uncle Eknath,一直想寫點點片言隻語,好作紀錄。這次他倆到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確為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反省和喜悅。
他倆剛到港時帶領我們練習和參與公開表演後,都已寫過一點點關於Sunil 的,再複述如下:
「他的風格很強烈的投射出來的訊息是:謙卑、單純和虔敬,還有是很草根的風格,多高超的技巧也不會令人感到是『表現自我』。這正正活出了印度拜讚音樂的原本真正意義,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和反省。練習時他也沒有強迫我們什麼,意見提出來時,總是有點無可無不可,但很快大家能掌握為什麼他這樣提出來,怎樣才有最佳效果。」 (寫於6月20表演回顧 http://hk.myblog.yahoo.com/faisaha/article?new=1&mid=1279輝耍自娛)

這次要寫一點Uncle。他已退休,女兒嫁到澳洲,兒子跟他一樣是工程師。他一再向我們強調,他只是小孩子,他享受一切;他也重複說,他是母親的兒子,母親要他做什麼,他作為兒子就要聽從;母親要他到那裡去,他只好聽。所以,他也說,不要感謝他,他沒有做過什麼。這個月來,多次聽他提醒:母親鄭重的說過,我們作為瑜伽士,一切交託就可以了,上天自會看顧一切成就一切。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好好修煉自己,且注意力常放頂輪就是了。第一天在深圳,他就是要我為他翻譯母親這樣的一篇講話(節錄)和他的見解,好令深圳的弟兄姊妹們明白。

離開前最後一晚跟他吃飯。我們幾位感謝他倆的教導,也希望明年他倆再來。Uncle却指出,他倆都不是來教什麼技巧的,因為音樂的工作,有音樂學院在做,他們只是來分享霎哈嘉的體會而已。他再重複提醒我們,技巧遠不及虔誠重要。他也說,音樂的功用是向上天敬拜和令有緣人聽到後享受從而得到自覺。

機場送別後,回程時,素珊問我有沒有發覺,他倆一直只著重「心法」,少講「技法」。而心法才應該是Shri Mataji教導的重點。我點頭。沒有錯。只要多看母親這麼多年來的教導,不難發現大方向和重點在哪裡。何況,霎哈嘉在梵文的意思正是自然而然。即東方哲學中的「隨緣」。所謂諸法唯心 -- 何謂「修行」?就是要在行為和心理兩方面都管束自己,而非去管束人家,去表現自我。之後我倆就「隨緣」、「交託」、「自我」、「包容」幾方面交流了很多,直到回到市區……


(2) 他倆來華期間,正好在家中找到一張義大利群體的拜讚CD,以Ekakarita為題,播了幾次。無論標題和內容都令我感慨,但又有另一種啟示。

封底引述Shri Mataji 的一段講話: “…evolved Sahaja Yogis means they are become one. One means what? One means they all live for each other, they enjoy each other, they see the comfort of each other. For example, the people who are very rich, people who are very poor, people who are very sick, people who are healthy, all of them combine together, as one. In Sanskrit is called ekakarita.
To find out what this ekakarita you have to go deep down into yourself. By which you will feel that you are all one, whether you are here or your are in Japan, or in America, anywhere.” (Ganesha Puja 1998, Cabella)

翻譯如下:「……進化了的霎哈嘉瑜伽士是指他們已合一。一的意思是什麼?合一的意思是他們為彼此而活,他們享受彼此一起,他們看見彼此的慰藉。例如,十分有錢的人,十分貧窮的人,病重的人,健康的人,他們都結合在一起,好像一體。在梵文這就叫做ekakarita。
要明白ekakarita你就必須往你的真我的深處去找。這樣你會感到你們全都是一體的,無論你身處這裡,還是在日本,或美洲,任何地方。」(講於1998年義大利卡貝拉‧格涅沙普祭)

對。音樂的功用正正也一樣,要為集體帶來合一,而非分裂;也非為了一己小我的自我膨脹和權力欲。也許這是母親要藉着這張CD給我們的啟示吧。如果看見身邊有人掉進了這些陷阱,我們只可以說實屬不幸 ( 對那些人的不幸,也是集體的不幸 ),唯有包容,唯有交託。

(3) 這張義大利拜讚歌團CD,錄音取自幾次不同場合。這是義大利群體在2006年主辦導師普祭時送給參加者的禮物。當中領唱的,應該是Devida的爸爸 (Devida就是來了中國一年懂說中文那位年輕人。) 在卡貝拉普祭,很多時會見到這位老前輩。不是指表演,而是在沒有活動時他總會引發其他人圍起來享受隨心的音樂。他是專業音樂教師,地位就等如澳洲的John Smiley。而且因為一把年紀,更是德高望重。一次在達里奧青少年營,他對我們說,他接受西方音樂長大,接觸印度音樂後才知天外有天,很多東西仍感到很難講解 (很玄?)。

這張CD有趣之處是,uncle和一眾成員投放出來給聽眾的觀感,除「喜悅」和「合群」之外,還有就是這種「隨意、隨緣」,不拘泥什麼叫準確無誤,什麼叫地道印度風格 (電子琴都有);更不介意自己聲譽因點點瑕疵而受損。很明顯,有多處顯露練習和默契不足。那又如何?國際禮物又如何?

還有一點,他們連柔和的Namostute都用上chimta,打法正是上次在Cabella跟一個荷蘭yogi交流過的西式打法。莫非他也有參與?還是這西式打法不只他一人掌握。這張CD也正好作我的新啟蒙練習CD。

2009/07/02

134.大話西遊(1)- 猴神身世之迷+Shri Hanuman Chalisa




學者考證,中國西遊記中的猴王齊天大聖,應是從印度古經典 -[ 羅摩衍那]取得靈感的。
要明白印度猴神身世之迷, 就一定先要明白有關的印度神話,買本印度神話集先做功課是必須。尤其要看有名的古經典Ramayana。中譯本叫 [羅摩衍那](季羨林、黃寶生譯)。 季羨林是中國當代一代梵文泰斗。黃寶生也是有名的梵文專家。






訂購[羅摩衍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2709

有名的猴神哈奴曼四十頌文 (Shri Hanuman Chalisa),是中古時印度聖人Tulsida (1532-1623)所作,不單以詩歌敘述猴神一生(他與羅摩的交往和忠義的情懷,他的大能等等),也在印度人心中演成了是一篇流芳百世的重要經文。




印度人相信,Shri Hanuman Chalisa當禱文來用,歌頌猴神的大能,能令自己更明白對神的敬愛和虔誠的最高智慧;也獲得祂的加持,能突破人生的困難。
請參考以下英文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numan_Chalisa
http://www.howtodothings.com/religion-spirituality/how-to-recite-hanuman-chalisa

頌唱版有好几個,先看這個最多印度教徒用的版本 (Video中有 頌唱示範及羅馬化歌詞) http://www.allbhajans.com/hanuman-chalisa/



如果你有尼泊爾(Nepal)霎哈嘉練習者的拜讚CD,裡面也有一個忠於原著的頌唱版本。但首尾是加料的。


2009/06/20

130. Sunil in HK and performance at Club-O












Recollection of Performance at Club-O (HK News 2009.6.20)

Dear all,

By the grace of Shri Mataji, we were lucky to accomplish the performance at Club-O last night with great success.

This was our second time performing at Club-O. Last time it was 4 months ago, with very positive feedback, as such many seekers came to our classes afterwards. This time, things went even further.

It was such a Divine plan that Sunil from Sahaja Yoga Research and Health Center ( accompanied by Uncle from Belapur) , were invited by a Yogini from Mainland China to come to the China National Seminar later this month. As such Suzanne of HK coordinated their trip via HK to stop over first for one week to share their music knowledge with us, and boost level of the bhajan group here. The performance ahead became a very good reason and catalyst for HK yogis to learn new songs fast and diligently.

The venue was not big, Thursday night we had around 50 very good seekers in the audience. Around 12 Sahaja yogis came to support, on top of the 18 who performed (some are very spontaneous, they just followed the flow and the Divine call from inside).

We started by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our guest artist joining us, and asking the audience to put attention on the top of their heads and, and to understand that bhajans are devotional songs which will have maximum effect if the audience themselves desire for or believe in blessings or connection with the all pervading power of God’s love. Then, the performance started with the Maha-mantra and, then music flowed well and just touched their hearts, kundalini awakened and the Spirits dancing with joy.

Before we finished, without using the normal realization procedure, we simply asked the audience to try the simple meditation technique of focusing on the gap between 2 thoughts, and clearing the Agyna chakra by saying “I forgive” if they feel necessary. Then the electric fans were turned off so they could feel the vibration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There was great joy shown in the audience’s faces throughout the programme . It was great blessing for us to witness all these.

As said before, Club-O has the highest density of seekers in HK, though some may be misled into wrong paths. Their vegetarian and green thinkings make them care more about their own body and physical and spiritual health than the public. Some stayed in meditation all the way through, some were so attracted by our singing or the music instruments.

Before we concluded the night, the vice-chairman of Club-O openly gave some very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microphone and thanked us again sincerely. Then we invited the crowd to speak out their feelings. Several say they felt the vibration so strong inside, in a turning or spiral way in the body, on the palm or above the head. Someone said she really felt the silence within, even though the songs may have strong beats. Some had tears.

After the programme, most of them stayed to have some chatting with us. A lady teaching in a school for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said she would like to invite us to perform in her school. And the vice-chairman of Club-O said she would definitely arrange another session for us soon, and maybe 4 hours in a Sunday afternoon, so that we can incorporate some more kinds of workshop, especially dancing, or chanting or healing with music.

We must thank Sunil and uncle for teaching us new songs, and polished up our techniques and pronunciation for old songs, and giving subtle inspirations and encouragement. Must thank Louie and Sing for logistics, photo and video filming. Must thank Suzanne for arranging practice sessions and, Helen (Shengzhen collective ) for subsidizing their air tickets. Thank you all for making the task of Mother’s work accomplished so beautifully.

Please enjoy Ah Sing's photo album online :
http://picasaweb.google.com.hk/sing923/20090618SahajaYogaBhajansSunilAndUncle#

Jay Shri Mataji !!

edwin

= = = = = = = == = = = =

Another Chinese article for recapitulating the event
另一篇回顧 (中文):
http://hk.myblog.yahoo.com/faisaha/article?new=1&mid=1279
.
.
.
.

2009/06/15

129. (6.18)今夜齊梵唱預告. +(6.10)Dr Ramesh演講回顧

霎哈嘉瑜伽冥想:今夜齊梵唱 18.06.2009


(1) 緣起:

四個月前(2月份) 獲香港綠色運動先驅周兆祥親自來電邀約,主持兩晚聚會(即他們「Club O 星期四療癒晚會」) 一晚單演講,一晚約同幾位練習者現場獻唱「拜讚歌」 (Bhajans),幫助聽眾入定和體驗精微層面的反應。反應奇佳,事後很多人參加了霎哈嘉的沙田、中環和葵青區的初班。今次再獲邀約6月18晚表演拜讚歌。這次聽眾有福了,會帶同孟買來港的音樂家一同表演。

(2) 科研
2月份第一次演講用的powerpoint, 一直沒有給香港的兄弟姊妹們看。近來正好 Dr Ramesh Manocha 到港出席理工大學主辦的科學會議,主題就是「意識」與科研,才決定下星期問朋友借投影機在銅鑼灣中心播放分享。其實趁上星期北上廣州看比賽,順路探望深圳群体,反而先給了廣州和深圳的兄弟姊妹先看了。內容跟Dr Ramesh的演講很配合。大家都感到,原來可以用另一個角度給人介紹霎哈嘉,尤其用了科學數據和一些學術理論。當中已翻譯了一點點霎哈嘉科研網站的重要文句。有助大家更了解6月10日Dr Ramesh的演講。也希望幫助大家明白這個英文霎哈嘉科研網站http://www.meditationresearch.co.uk/ (很多圖表和科研報告,但全部英文。)

小弟那powerpoint是2月演講前一天才草草 (都做了好几個鐘)準備,並在blog公開。裡面收錄了當天ppt 的60%內容:(“快樂指數與冥想背後的原理” )(http://hk.myblog.yahoo.com/faisaha/article?mid=895)。
參考:還有呢個<<霎哈嘉瑜伽國際科研代表團(1996)>>中譯文獻 http://www.sahajayoga-tw.com/lessond4.htm (不知何故香港網頁已剷去,台灣網仍有保留。)


Dr Ramesh的演講主題正是現代科研對「更高層次的意識」 (higher consciousness)和隨之而來的身心好處的研究。他指出,原來最高層的意識,來自「無意識」,或許可以說是無思慮 ( 佛家語叫「無想」-參考本blog 另文),或說兩個思念中間的空隙,科學上叫mental silence (思維中的靜止狀態),與霎哈嘉理論完任吻合。Dr Ramesh在演講時指出了大量數據,還引經據典,指出原來西方學者要了解和探索人類意識時,一直犯了一個重大錯誤:西方堅守笛卡兒式的思維至上,「我思固我在」的機械唯物論教條框框。東方哲學和古老宗教(包括佛、儒、道、耆那教、印度教、耶、回教等)却早就說不要用思維,無意識乃「更高層次的意識」。科學終於證明了真理。(參考本blog : 102.The power of stillness 2008/11/-5)


(3) 孟買來港的音樂家Suni

三年前小弟到孟賣Belapur霎哈嘉瑜伽科研暨健康中心 (我們簡稱醫院) 「退修」一星期,第一次認識Sunil。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大門守衛。最初只知道他平易近人,常帶笑容。他懂一點英語,可以交談。一天,負責人安排由他在晚課表演(自彈自唱),兼帶領大家齊齊唱拜讚,才驚為天人。原來工餘時他一直修習印度古典音樂,已有點成績。他正正活出了Shri Mataji教導的謙卑。
近來深圳練習者也有人到那邊修煉和調理,就決定集体資助他來中國一趟。香港也利用這機緣先留他在香港教我們一星期,也機緣巧合, 6月18晚公開表演,不單盡量用他新教的歌,也由他來彈harmonium (小風琴)和領唱。到時,因場地不太大,九成爆滿,帶朋友就有心理準備及早到喇。

2009/02/06

116.何處及如何選購印度音樂 ?

香港霎哈嘉瑜伽中心舊網頁內容

何處及如何選購印度音樂 ?

(貼士)因近日多人查詢有關印度音樂 CD 問題, 不懂得選擇(詳情按此), 要求提供意見,故引發本會考慮不如代找一些放本中心義賣籌款。稍後公布詳情。
大家已可在本會買到澳洲霎哈嘉瑜伽練習者的 "Music of Joy" (雙CD) 著名拜讚歌集。 另一些因版權問題只能供內部專用。


在香港, 大型唱片店HMV 可找到多片印度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 ,尤其在尖沙咀總店, 在店內古典、爵士樂部之「世界音樂」 再找以下大師名字 或 找 "India" 欄目 :

· Ravi Shanka [ Sitar / 西塔琴大師中的大師拉維‧香卡]
· Ustad Amjad Ali Khan [Sarod / 絃琴大師]
· Hariprasad Chaurasia [Flute / 印度竹笛 大師]
· Shivkumar Sharma [Santor / 印度揚琴大師]
· Sultan Khan [ sarangi / 絃琴]

另外,在香港尖沙咀重慶大廈及元朗等有印、巴及尼泊爾人聚居的社區有機會找到更便宜的版本("印度版"),但小心挑選 ,要指明以上大師名字,勿挑錯電影情歌之類。

另著名印度聖誦 (人唱 ) 推介 :
Also, the webmaster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famous sacred vocal chanting albums:
- "Sacred Chants of Shiva - Singers of the Art of living" [ Heaven on Earth Music ltd, UK / Times Music, India ]
- "Bhaktimala" series - [whole serials, especially "Shakti -Vol. 1" [ Music Today, India]
- "Shraddha - Divine tunes to invoke inner peace" - [ Times Music, India 1999]( + also new album "Atma Shraddha" & "Param Shraddha")


  
聲明 : 以上純為義務推介,且為第三者出品,本會並無收取任何利益。Declaration: These are third party productions and Sahaja Yoga receive no benefit out of the above recommendations.
 

2009/01/09

113. 星光寒風中,霎合歌舞團來了

昨晚(1月8日)霎哈嘉瑜伽拜讚歌團應邀在星光大道義務演出。上星期六邀請我們表演的xx今次也是受邀表演嘉賓之一,但本身是歌唱和舞蹈教師的她私下說, 大會的安排、接待和音響設備等真令人失望,若不是俾面主人家,早就走人。我們也想,既來之則安之,而且也互相提點:就當是磨練吧。但天寒地冷,大會要人七時就就位,主持人也不斷哄我們說8時許就輪到我們,結果一等再等,還臨時安排其他人改插在我們前面,到9時半才出場。還有背景Banner的設計和字樣 (到1月8日還用「聖誕快樂」)也真可圈可點。而且……

本來已經會遲,8時正節目剛開始,正好「幻彩詠香江」也同一時間上演,不得不暫停10多分鐘。無論如何,大家也享受朗月下欣賞維港兩岸的彩燈匯演。很多本地人也和我一樣是首次有空閒和機緣一睹其趣的。另外,現場節目表搞錯我們的名稱,出現了「霎合歌舞團」的東西,即我們變成「無口」也「無嘉」,但多了「起舞」一part。下面還竟獨立開一行寫明「印度舞」。真要命。幸好這張紙沒有派予觀眾。大家很無奈,還說我們從此要轉型,下次要叫Roberta帶頭跳舞。Suzanne 卻有慧根地說,:「是天神下來跳舞阿,由他們說了出來吧。」在後台更正後,到出場前一刻,司儀宣讀名稱時,還是要加個「舞」字,變成了「霎哈嘉瑜伽拜讚歌舞團」。大家只好當多一個笑話。

除了結他手缺席外,今次是上星期的原班人馬的12人。有人數算過,台下另有9位 (7女2男) 兄弟姊妹到場支援和打氣,即共21位自己人。結束後分成兩批人去宵夜晚飯,。港島一批去了客家好棧,剛好也在21樓,真巧合!

事後很多人說,雖然中間有些事不完美,但很享受露天演唱的滋味,日後要自己搞一次。

總總原因,到我們出場時令這次我們在台上的笑容是歷來最少的一次。當局者迷,照片說明了一切。這一點我們自己也要反省本身的不足。

(以下來自阿成的相片集)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ing923/20090108#





2009/01/04

112. 表演回顧09.1.3及新邀請

昨晚,在屯門大會堂文娛廳霎哈嘉瑜伽香港拜讚歌團應邀在「斐燕歌舞藝術團-踏歌起舞迎新年歌舞晚會」中表演。13人全部穿上了印度服裝上台。也有8位練習者和家屬支援或到場打氣。因此,原本主持人給我們8張表演者用的門票,結果要多取十多張。

大家很享受的不但是現場演出的一刻,更享受的是,為了這次活動,這兩星期以來表現出來的那份合作和齊心。雖然這是一個商業性質音樂會,唱的是懷舊流行曲為主,但上天安排這次機緣給我們,去與不去,就是要考驗大家的明善輪的智慧,也考驗各人的向心力,等等,等等。只可以說,同檯食飯各自修行。

結果,上天安排好一切,不必想太多,一個機緣接引另一個機緣。這也與我從小就體會到的道理吻合:機會總是瞬間即逝,在身邊閃過,出現時,你要立即把握,把它捉住,否則……

結果,後台裡有些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有些人另有自己的歌舞團,想日後合作,有些人有失眠問題等等,我們當然早有準備,遞上宣傳單張留下聯絡資料或即時講解簡介。最有趣的是,主持人幾天前在另一個音樂會中認識了香港的印度華僑聯誼會主席 ( 而且他會唱印地語的懷舊流行曲),就告訴他這活動中會有我們這隊印度樂團,他就專程昨晚來看看。結果,他在後台跟我們談了很久;小弟也告訴他,接觸回流香港的印度華僑團體其實是多年來的心願。

也有趣的是,他也帶來拍檔,一同邀請我們幾天後(1月8日)在尖沙咀星光大道的節目中表演,另二、三月份聚會也有會邀請我們。 哈!你還可以說什麼?

因下一表演臨時殺出,時間倉促,基本上原班人馬。如想加入,請看電郵。

2008/12/23

110.香港拜讚歌團新篇

(Sahaja Yoga Hong Kong Bhajan Group )

(1) 過去兩、三星期,霎哈嘉瑜伽香港拜讚歌團收到好幾個演出邀請。其中一家公司來電查詢商業性演出的可能性,也要求我們提供更多資料。因為半年來網頁給人「剷去」大部分有用和有關資料 ( 為求推銷某君鍾情的斷章取義的所謂 Raga Music 而不顧大局,這點是很多人反對的,但只息事寧人和包容而沒有作聲而已,不代表認同。這次外間查詢也證明了什麼是不智和武斷!) 我們唯有趕快在「個人」網頁 (這樣就免了什麼由理事會批准之類的關卡) 作點點補救,立即造一頁出來給查詢的公司參考。以下是發給几位有關人士的內部電郵 (2008/12/10)
Dear all,
I just made a page specially for this purpose
http://www.lingnan.edu.hk/~cfhou/Sahaja/write/bhajan.htm
Some files (video or sound clips) are too big to send. Just ask the client to read this page by himself and click to the samples which are mostly ( not all, but most of them are )fast and lively songs, and to get the idea by the pictures what we are .
Edwin

(2) 上星期再剛加了兩段youtube 短片放上面的新網頁,是2005年沙田表演的兩個video,現在才有時間學用剪接editing的軟件搞上網。唉!無法啦!之後如何,一切隨緣啦!








(3)因為十天後 (09年1月3日) 因家兄關係獲邀在一個懷舊流行曲音樂會當表演嘉賓,這兩天完成了給對方司儀參考的資料 (見下文),也順便一物二用同時發給周兆祥,因為他也邀請本人連同一班兄弟在09年2月在香港綠色生活協會的晚會主持一晚演講,一晚音樂會。

(4) 其實,即使有查詢來自廣東也好,如果是週末空檔,我想一班兄弟姊妹也樂意赴會。阻力不是來自外部的 ( 金錢、時間、物資等等 ),而是人人自己內在的強大的自我 ( ego)。


司儀參考的資料

- 「音樂與冥想‧心靈之旅」 “Music and Meditation - Journey of the Spirit”
- 以印度音樂演繹頌讚天地的喜悅

- 除了一個土耳其鼓外,其餘所有樂器均親自從印度帶回來。
- 部分團員曾遠赴印度學音樂

- 「拜讚歌」( Bhajan ) [ 重音在前 ] 是什麼?泛指流傳於印度民間幾百年,頌讚天地宇宙的「敬拜聖歌」,主要是頌讚天地宇宙的美善,和上天的恩典。(可視為寺廟僧侶「梵唱」的平民化形式。)

- 歌詞以印度語言為主,通常是梵文,及印度主要兩大方言Hindi或 Marathi為主。近年本團也加入一些英文和中文的新曲。快慢板均有。
- 今晚特意配合現場氣氛,挑選幾首較輕快的曲目,有興趣可以一同拍手甚至起舞。
- 大家走在一起,全因大家都是修鍊「霎哈嘉瑜伽」這種入靜方法,就漸漸愛上印度文化,也很希望藉音樂的媒介宣揚愛心和世界大同的訊息。
- 今晚團員都穿上印度服裝 ( 件件都係「私伙」 )
- 修行,不必一定道貌岸然,可以很輕描淡寫,輕輕鬆鬆,唱歌跳舞。

其他資料:

- 霎哈嘉瑜伽傳授的知識及表演,均全部義務
- 霎哈嘉瑜伽在香港和很多國家地區都是註冊慈善團體。宗旨在於藉靜坐修煉及文化藝術,推廣健康人生。
- 霎哈嘉瑜伽練習者藉由簡單的入靜方法而體驗平安與寧靜,因此壓力指數大幅降低,對付身心症 (psychosomatic diseases ) 和很多由情緒引發的都市病如失眠、抑鬱、焦慮、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能有不藥而癒之效。練習者當中很多是過來人。歡迎活動後找他們傾談。
- 霎哈嘉瑜伽不同於一般瑜珈,沒有屈手摺腳的東西,因為「瑜伽」這個詞的梵文本義是「合一」,即中國古人所指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個「精神狀態」,那麼「肉體」層次的調理當然不是其精髓所在。
- 團員中全部「不是」專業音樂人,很多人從前根本無想過會有能力表演,但練習「靜坐」後潛能竟得到啟發。
- 2001年為慶祝霎哈嘉瑜伽在港成立十週年時正式成立拜讚歌團演出。一直以「音樂與冥想──心靈之旅──實現自覺、享受內在平安」為主題舉辦音樂會,也多次受外間邀請。

2008/12/16

108. Ave Maria (聖母頌)

耶誕將至,想起Ave Maria (聖母頌)。現流傳的兩首著名的 Ave Maria,一為舒伯特作品,另一為巴赫 (巴哈 Bach)作品。



(1) 舒伯特在一八二五年,二十八歲時寫下名曲「聖母頌」。原詩是蘇格蘭大文豪司各脫 (Scott) 的著名長詩「湖上美人」(The Ladrofthe )中的一段詩......
在戰火瀰漫的黃昏, 士官羅德利在荒野漫步,不經意聽到動人的歌聲,原來是達格拉斯的公主愛蓮,和著老臣貝恩的豎琴,在向聖母禱告的聲音。
這是一首純潔少女為了代父贖罪,向馬利亞祈禱的歌曲,因此舒伯特的這首聖母頌,是為女高音獨唱而作,以女聲演唱最能表達曲中的感情。
歌曲由最弱奏的和緩的前奏開始,有如河水潺潺而流。歌曲的開頭和結束都採用同樣的樂句,宛若天上仙樂。曲中表現少女從心底發出的虔誠的禱告心情,充滿了對慈悲聖母的信仰與依歸
第一節的歌詞語譯如下:「仁慈的聖母馬利亞啊,請你伸展仁慈的聖手,撫慰我心中的悲苦。請你那溫暖的慈光永照我身上,將我前途照亮。如果沒有你慈祥的光芒,我心就會悲愴痛苦。啊!我偉大慈愛的聖母啊,請你傾聽我虔誠的呼喚。」







有這曲的不同版本播放。
(首頁 http://www.theavemaria.org/ )













(2) 這首常用於小提琴獨奏的《聖母頌》,原是古諾的聲樂名曲。 古諾於1855年,以巴哈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調前奏曲》(選自巴哈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為伴奏,配上了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聖母頌》。……原作是一首音域寬廣的女高音曲,是採用天主教的聖母祈禱文 [ 拉丁文 ] 做為歌詞的。本曲被認為是音樂家跨年代合作的典範之作。



有這曲的不同版本播放

2007/08/13

69.印度愛國歌

"Vande Mataram !"
這是鍚呂瑪塔吉喜愛的愛國歌。 在印度, 它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國歌, 有時甚至被人誤稱它為國歌。歌詞主要是歌頌印度大地和祖國為母親。。

試聽 :
‧霎哈嘉士版本 (傳統唱法): http://www.sahajayoga.ca/music/UniversalSilence.htm (按選最後一首)

‧傳統中稍新派唱法(youtube 找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1UgUpKz3Lc&mode=related&search=

‧新派流行曲唱法 (重新改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J399KOoNRA&mode=related&search=)Vande Mataram - Maa Tujhe Salaam (A.R.Rahman) 這是很有名的唱片。Rahman 很有才華。小弟有收藏這CD,可借出試聽。

歌詞如下:
"Vande maataraM sujalaaM suphalaaM malayaja shiitalaaM SasyashyaamalaaM maataram Shubhrajyotsnaa pulakitayaaminiiM pullakusumita drumadala shobhiniiM suhaasiniiM sumadhura bhaashhiNiiM sukhadaaM varadaaM maataraM Koti koti kantha kalakalaninaada karaale koti koti bhujai.rdhR^itakharakaravaale abalaa keno maa eto bale bahubaladhaariNiiM namaami taariNiiM ripudalavaariNiiM maataraM Tumi vidyaa tumi dharma tumi hR^idi tumi marma tvaM hi praaNaaH shariire Baahute tumi maa shakti hR^idaye tumi maa bhakti tomaara i pratimaa gaDi mandire mandire TvaM hi durgaa dashapraharaNadhaariNii kamalaa kamaladala vihaariNii vaaNii vidyaadaayinii namaami tvaaM Namaami kamalaaM amalaaM atulaaM SujalaaM suphalaaM maataraM ShyaamalaaM saralaaM susmitaaM bhuushhitaaM DharaNiiM bharaNiiM maataraM "

(英譯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goes like this :

Mother, I bow to thee! Rich with thy hurrying streams, bright with orchard gleams, Cool with thy winds of delight, Dark fields waving Mother of might, Mother free. Glory of moonlight dreams, Over thy branches and lordly streams, Clad in thy blossoming trees, Mother, giver of ease Laughing low and sweet! Mother I kiss thy feet, Speaker sweet and low! Mother, to thee I bow. Who hath said thou art weak in thy lands When the sword flesh out in the seventy million hands And seventy million voices roar Thy dreadful name from shore to shore? With many strengths who art mighty and stored, To thee I call Mother and Lord! Though who savest, arise and save! To her I cry who ever her foeman drove Back from plain and Sea And shook herself free. Thou art wisdom, thou art law, Thou art heart, our soul, our breath Though art love divine, the awe In our hearts that conquers death. Thine the strength that nervs the arm, Thine the beauty, thine the charm. Every image made divine In our temples is but thine. Thou art Durga, Lady and Queen, With her hands that strike and her swords of sheen, Thou art Lakshmi lotus-throned, And the Muse a hundred-toned, Pure and perfect without peer, Mother lend thine ear, Rich with thy hurrying streams, Bright with thy orchard gleems, Dark of hue O candid-fair In thy soul, with jewelled hair And thy glorious smile divine, Lovilest of all earthly lands, Showering wealth from well-stored hands! Mother, mother mine! Mother sweet, I bow to thee, Mother great and free!

=======
參考資料:
1. (2002世界十佳歌曲選舉第二位)http://news.chinesewings.com/cgi-bin/site/y.cgi?code=big5&id=20021222195271569

2. 有關這歌的爭議: “印度穆斯林抵制頌佛民歌”(引自: 2006.9.12 香港伊斯蘭之光網站 (以下內容只可參考,其偏激立場及言論不代表網主同意 ))

“印度是一個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多數人信仰印度教﹐許多古老的宗教文化傳統深入社會生活﹐但是生活在印度的一億四千萬穆斯林﹐佔人口13%﹐堅持伊斯蘭信仰和文明精神。 這是兩種經常碰撞的不同信仰文化﹐許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兩教民眾互相尊重﹐甚至混合參加當地的節日和宗教活動。
  最近因為一首歌﹐全國穆斯林奮起對抗﹐爭取信仰自由的權利﹐這首有爭議的歌是《凡德-瑪塔蘭姆》(Vande Mataram﹐意思是“祈求老祖母菩薩相助”)。 在公元1882年﹐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出版了一部小說《Auandamatha》﹐內容是弘揚印度教徒民族主義精神﹐宣傳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愛國主義。 小說的情節中有一首主題歌《瑪-杜爾戈》(我們的祖母菩薩)﹐大意是歌頌印度美麗的河山和富饒的大地﹐讚美祖母菩薩主宰著印度教民眾的命運﹐小說的主人公祈求祖母菩薩的憐憫和同情﹐使印度教徒重新獲得自由和解放。 印度的音樂家們把這首歌譜成了動聽的民歌曲調﹐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浪潮中逐漸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全國印度教徒最愛唱的愛國歌曲。 在1947年印度獨立運動勝利時﹐這首歌被認定為全國最受喜愛的民歌﹐地位僅次於國歌。 從那以後﹐這首歌在全國流行﹐但是凡是歌唱《凡德-瑪塔蘭姆》的場合﹐穆斯林避免參與活動﹐因為所有的穆斯林家長都曾對子女們教誨過﹐這首民歌是印度教祈禱的內容﹐違背伊斯蘭認主獨一的信仰原則。......"

2007/07/12

(67)齊來高歌

有幾首霎哈嘉士改編了並已收錄入歌集的歌曲,包括一些(#)基督教和伊斯蘭聖詩和(*)歐美民歌等,現在因為有了互聯網裡的免費短片 (視頻 )和音像空間,我們可以在網上聽著原曲來學習。霎時癮起,在下面收集一些材料讓大家分享,不過它們基本上都不是霎哈嘉士所唱。有好料歡迎提供。

1. El Condor Pasa ( *意為鷹在飛,原為西班牙文的秘魯愛國民歌, 講述土著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壓迫,以鷹比喻對自由的嚮往。經美國著名雙人組合Simon & Garfunkel在70年代借用曲調改編後才聞名天下, 2004年秘魯政府把此曲列作受保護國家文化遺產 )
曲詞原文有以下文句: ."Oh mighty Condor owner of the skies,take me home,up into the Andes.I want go back to my native place to be with my Inca brothers,thats what I miss the most Oh! mighty Condor.Wait for me in cuzco in the main plaza,so we can take a walk in Machu Picchu and Huayna Picchu".
Simon & Garfunkel版本的歌詞 : I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 I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Away, I rather sail away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and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it's saddest sound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QKAftSrNM&mode=related&search=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Ufq1t7Ztk&mode=related&search=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XKNcukoL98&mode=related&search=

霎哈嘉版本參考資料: “Eternal Bliss” ( E25) http://sahaj-fai.blogspot.com/2006/08/eternal-bliss_20.html#links


2. Morning has broken (# ) 一天Cat Stevens在教堂內聽到此曲後深深愛上,之後把它灌錄成流行曲。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TWd3skb-Rw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JsMdoYqWY&mode=related&search=


3. Jerusalem (#*William Blake) 歌詞原為1804年威廉布萊克為史詩彌爾頓的序言所寫的短詩 “And did those feet in ancient time”。以聖經啟示錄所描寫古時基督耶穌曾踏足英倫,日後新耶路撒冷 (新天新地 )和公義也將要在英格蘭的草地上在百姓當中重建。本來一直很少受人留意。約在1916年當英國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國民士氣低落期間,由Charles Parry 爵士應邀譜上音樂以為英國參戰提出意義和方向,以激勵士氣。之後到1922年由Edward Elgar爵士譜成交響樂曲公演就流行起來。之後在英國聖公會(國教)內曾一度流行,也被視為國內最流行的愛國歌,在英國的勞工運動中常聽到,也因為英格蘭國歌是哪一首一直無定案,它經常在國際活動中就做了不列顛國歌“天祐我皇”的代替品,例如戴安娜王妃的大婚儀式。這歌一直是皇家阿爾堂周年音樂周結束時必全體頌唱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0oCmDXrVk&mode=related&search=)到大約公元2000年,報載英國國內能明白威廉布萊克越來越少,也因這詩中沒有一句歌頌上帝,英國教士曾發起不再視之為基督教聖詩,在教堂內唱此曲。
在香港一些聖公會中學,歌詞經被修改而成為校歌。電影「列火戰車」的名字也由此而來,結局也用了此曲。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A0A5WpZE4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inooHU3ko&mode=related&search=
-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albertineproust&f_ART_ID=281657 (按第一個listen聽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演出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M6m7kw2Vs(有鍚呂瑪塔吉講解布萊克與此曲關係 )

4. The Lord’s my Shepherd (# 舊約聖經詩篇第23篇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是可用來潔淨心輪的聖詩,英國練習者尤愛採用。另一流行唱法沒有這個古典曲譜的味道和力量。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ndQZlmJPpc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_KY-bqAdY


5.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 John Denver 所創作的美國鄉村民歌,風行幾十年) – 已由加拿大練習者改編為頌讚美國卡納祖哈蕾營地的拜讚。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8nDdPM_Qk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icVPw5bKrU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AVwgHchoE&mode=related&search=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qGrc91NbM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kZZQlhCqwE

5. Allah Hoo ( # Nusrat Fateh Ali Khan 的卡瓦里首本名曲) , 已被印度及羅馬尼亞霎哈嘉士改寫為 “Mataji (Qawwal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0wuPt5JfUY&mode=related&search=
(歌手及卡瓦里音樂的背景資料看: http://www.lingnan.edu.hk/~cfhou/Sahaja/write
/chimta.htm#qawali

2006/09/03

(37) 謝謝母親大地

2006.9. 2
星期五晚活動後,那些快要去美國參加活動的人要為表演練歌,我也一同陶醉在歌聲中。排練了幾首中文的拜讚歌。有兩首要強忍著淚來繼續,好像是記憶中第一次。

其中最震撼的,是由梅麗莎新創的”Mother Earth”,由 Gigi把它翻成了中文及重新編曲,名為 “母親大地”。 震撼的,不但是歌曲本身的力量,也因為這歌由多人來唱,徐徐的好像在展了示了一種集體的心聲。是第一次聽,感到首幾句有點基督教聖詩味道,但之後高低抑揚,很有中國神韻和藝術感。心裡驚訝,她們倆都只有四級鋼琴水平,但能令創作去到這個境界,只有霎哈嘉瑜伽可以做到。

心裡也感恩,集體已經走到了這個階段。

2006/08/20

34.Eternal Bliss永恆的喜樂

(34) 永恆的喜樂 2006.8.19
昨天遲到,一踏入銅鑼灣中心,正播放這個澳洲布里斯本集體唱這歌( http://www.sahajsangeet.info/downloads.htm名為”Eternal Bliss”即 “永恆的喜樂”) 。原來是育婷 ( Saraswati ) 幹的好事,她定是收到電郵後立即下載到手機,用手機接線來播的。 [ 為免與之前另一首中文歌混淆,因此中文版名為 "永恆的喜樂與知覺” ]
Paulina告訴我才知道原來在這段錄音是在澳洲全國普祭時錄的,不是國際普祭。唱主音之一是她女兒Eugena。
她也提供了多一點資料和一點軼事:本來這首歌「已經」從新版澳洲用的英文拜讚歌集排版稿中抽起 (英文部分第25首),因為負責人John Smiley感到這歌很久很久沒有人再唱,他自已也試過唱但總是字與曲難配對的。結果身在澳洲的Eugena用網上電話( Skype)從身在香港的Paulina那處學會唱後,再教布里斯本的集體唱, 上週末再在澳洲全國普祭中獻唱,結果一鳴驚人,澳洲群體都愛上這歌,John Smiley說一定要把這歌放回歌集去。
昨晚那些下月要到美國參加普祭的人第一次商議準備工作,Paulina說可能會表演這歌的中英文版 crossover。原來吉米 ( Jimmy)已有一個中譯本,但未盡完美。Paulina 跟Heman會幫忙修改一下。
要交待一下,(1) Paulina又是從哪兒學的呢?是Bruce ( 阿邦 ) 剛從維坦那霎哈嘉音樂暨藝術學院那兒學的。那邊有個外國學員會這歌,他教給其他人,大家都喜歡,常常唱。阿邦回來後也立即在香港流傳。(2) 澳洲群体用的英文拜讚歌集舊版,就是我們香港正用那本,而且他們也已把新版印刷事宜交香港代辦,之前它與《初階》一同收到報價。(3) 有些人不太認識Eugena,她是幾年前在澳洲生活多年回香港時得自覺,之後回去那邊讀她的博士學位。( 她本來很想在香港讀,可以留在集體裡成長,但上天安排香港沒有她要讀的課程,真妙!)

( 2006.8.15 )剛收到Eugena轉過來的的電郵,澳洲布里斯班集體在導師普祭公開獻唱的英文拜讚歌 (名為Eternal Bliss 永恆的喜樂 )的mp3錄音已放上網 (5.37mb)分享。 這歌的詞正是商羯羅大師的這首詩歌的英文版。http://www.sahajsangeet.info/downloads.htm
他們把曲詞寄調於 Paul Simon (保羅西門 ) 的經典名曲 “El Condor Pasa” ( 西班牙文意為 “雄鷹在飛”) , 原是南美洲秘魯民歌的風格。第一句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寧願當一隻麻雀也不當蝸牛 ) 已成為經典名句。 (可參考 http://forum.globalimporter.net/view_topic
/N11101102-44623-1.htm[ 三樓起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