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隻語堪回味 (03-05)
( 私人電郵 ) 2005/9/11
致xx論道版主大俠:
看見有關版權所引起的爭論 (http://chinaseek.cn/xqld/dispbbs.asp?boardid=12&id=5755&star=1#5755),抱歉又可惜。被捲入漩渦始料未及。本來小弟的文章,給人抄錄不是大問題,正如老黃牛兄所言,有利眾生的文章,大家拿出來公開分享又何妨呢。在霎哈嘉瑜伽的香港網頁的版權頁所寫的話也正是小弟的心聲 「......我們相信,正道的知識流通對廣大華裔網民有莫大俾益,故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歡迎各方朋友引用及連結,但懇請尊重版權方面的道德責任,註明出處為盼。 ....」
可惜,華人在這方面的意識很弱,中國大陸尤令人擔心。小弟那篇【何謂瑜伽】自從有一個人抄襲但刪去含霎哈嘉部分後, 今天網路上已抄到滿天飛, 但輾轉之後己沒有人註明出處。更有甚者,有些網站在這文章 (或只節錄一兩段)末端竟然加句 : "撰文 : 某某 , 或本網編輯部"之類 ── 只可說一句:「厚顏」,但是否「無 X」,小弟不想作口孽,只為廣大網民惋惜。
有位法師說他的話無版權歡迎抄襲,說得好。佛門中人不少持這觀點。朋友中心也有不少人認同,例如中文網路上那篇流通極廣的 "瑜伽經" (帕旦迦利著)中譯本正是吾友香港的鄺明偉兄所譯,但他故意不註明譯者姓名供人任意的抄。不過,看見別網這譯文末也同一命運出現"編輯 : 某某 / 本網編輯部"之類時,就會有種感覺,在這 「大道廢、禮已崩」的年代,我們是否要視而不見,非禮勿言,等同為不正之風默許,以致助紂為虐嗎?是以有時我們會為版權堅守一些立場原則,在外人眼中却可能不明所以,以為是山頭主義。
尊重人家勞動成果,轉載文章時必須註明出處,是一般文字工作者的基本人格要求。如作者不詳,實應註明「作者不詳」。那是基本的尊重,對原作者、對讀者來說是一個交代。小弟一直以這原則鞭策自己。有時朋友傳來不明來歷的文章,有一次忍不住回函 : 「凡文章請註明出處, 否則無可信無可讀.....也無必要傳給我小弟看。」
大家共勉。合十!
= = = =
( *電郵 ) 2005/8/30 有關個人網頁
各位 :...... 一般要小心勿放太多資料上去, 以免引其他人掉進文字障, 反害了人家。...... 網路上按個鍵就可抄襲, 故我們貼太多東西上去會造就其他人抄得更易。例如小弟那篇"何謂瑜伽"自從有一個人抄襲但刪去含霎哈嘉部分後, 今天網路上已抄到滿天飛, 但輾轉之後己沒有人註明出處。
= = = =
( *電郵 ) 2005/8/26
各位:
謝你們有人向小弟轉告,我的個人網頁原來不能在大陸瀏覽,給大陸的網絡警察堵住了。經查, 終發現線索, 很可能因之前有一個項目是談 " 水結晶"的, 大意連結到一個由法X功撐腰的傳媒網站, 現在恨錯難翻,你們誰有門路叫有關部門重新檢定一次,功德無量,來生再報。其實2004/9起小弟已......一直沒有在霎哈嘉圏子中公布, 只有在舊網中連過去,現在唯有在香港霎哈嘉中心的連結頁也列出。 小弟不才, 只作拋磚引玉, 希望你們也交來自己的網址,以壯大華人連接的聲勢。任何意見無任歡迎。等你們的。
= = = =
( 電郵 ) 2005/8/25
Vanadevi ..... 是以阿憂吠陀 (印度傳統古療法)為基礎的藥業。......阿憂吠陀在西方醫學界日益受重視重新抬頭, 跟中醫很像。價格不高, .... [ 現已停止運作 ]
3/ 另水療的文章只可作參考, 不要狂熱, 喝水前宜先向水注入能量 (如用手打7圏, 及/或Anapuna 的口訣)效果更佳。未得自覺的人也有效, 但大打節扣。右脈問題的人尤應參考, 如小弟, 每天清早必第一時間先喝兩杯水才開始一天的作息。但只喝二杯。除非有病。否則不可長期喝大量, 短時間可一試。JSM
= = = =
( 網上留言給湖北的清 ) 2005/8/13
......英文有句 idiom 說 : “ People hear what they want to hear”, 意思是 “人總是聽到他自己想聽的話 (因思維在下意識中總是把外來訊息過濾)” 這就是思維的危險......
....不要老是想著自己, 這是母親提點過多次的, 她說是捨棄什麼 "我的我的 my my my " 思想 , 什么"我的房子, 我的工作, 的妻兒 . 我的父母 , 我的車 , 我的成就 , 我的問題....", 所以有時練習者自發地寫電郵會儘量避用 "我"字, ("我們" 稍好 "一點" ), 英文也用小寫 "i" .
如有失言, 諒, 小弟喉輪也好不了多少。
= = = =
( 電郵 ) 2005/4/21
.....最重要是大家"有照應" (如果大家看見這是正邪大戰之秋, 最後決一死戰,在戰場上致勝之道就是士氣,團結和陣法. 一盤散沙如何致勝. 這就是母親在911後的 Navaratri puja 內容的精髓 ).....
= = = =
( 電郵 ) 2004/12/7
Dear H
...Chinese culture is subtle, something chinese do not say by mouth, we only imply, like the term "god", we just say "the divine" (literally use the same term as heaven / sky in chinese language). As long as you know you are a messenger of SM, there is no obstacle. ....Remember ... "the wages of fear is sin...to God".....
= = = =
( 電郵 ) 2003/10/11
.....每天早下我都念”主禱文”,一來是母親的教導先潔淨根輪與額輪才去入靜的方法, 二來該文首尾是修行的精華所在:”願祢的國降臨, 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行在天上……因為國度、權柄、榮耀皆屬於父, 直到永遠”, 細味這几句就知凡事要信靠, 交託上天來成就, 求的只是上天的意旨得以實現吧, 不要什麼個人的盼望得以實現. 下次再交流.
2006/09/25
2006/09/16
(41) 聖女貞德
這星期重看杜迦女神( Shri Durga )的資料,就很想寫寫聖女貞德(貞德的法文是 Jeanne d'Arc,英文是 Joan of Arc) 。
五百多年前,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一位從未受過教育、未曾習武、也未受過任何軍事、宗教、甚至体育訓練的窮少女,一個連自己家鄉也從未離開過的農家人,竟可以得到全國上下擁戴,令軍民一心,士氣大振,領導本來節節敗退的國家軍隊向入侵的外族宣戰、反敗為勝。
可謂一代偉人吧。傳奇得不能再傳奇。任何國家能有這樣的英雄出現,應該是無上光榮。結果卻是出人意表。結果,國家怎樣對待她?她的下場竟然是被送上刑場,給「宗教裁判所」定罪為異教徒、異端邪說而要在火刑的殘酷中結束了生命。
世人不會真正明白她,尤其是當權者,只會利用她。正如當時的國王只想利用她來登上王位,教會把她剷除後又把她封為聖人。這跟當年的羅馬人把耶穌剷除後又把他高舉為招牌一樣,是尊重還是 monopolize(據為己有)?兩人的下場又有何分別?多有趣的一個宗教。
法國人和教廷都一直把這段歷史淡化,閃避,因為明顯地這是人類歷史中的污點。
歐洲史學家一直想為教會開脫,說當時教會為勢所逼,才把貞德定罪。似乎很牽強。她自始至終都強調是得到神諭,要帶領國家向勝利進發。教會又怎能面對她呢?上帝挑選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家女而不是當權的神學家來傳話,那意味黎民百姓比教會更接近上帝。在他們眼中,這是極端的顛覆反動事件,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
連神學家也不能明白,世人又怎會真正明白她呢,除非世人好好讀完《女神頌》(Devi Mahatmyam ),一本遠古留存下來的印度經典。
女神說過:『……我的故事要向每一個人傳誦。每一個人都要聽見,這是一項極大的祝福。通過我摩訶摩耶 [MahaMaya , 意即大幻相 ] 的力量,眾多的罪惡都會消除,所有三種苦行都會因歌唱我的光榮而平伏。無論誰歌唱我的光榮,或對我誠心崇拜,我便隨時隨地顯現……』(第十二章)
太初之母要怎樣來到人間,那是她的意旨。世人以有限的智慧,只能接受,謙卑的臣服。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她有權選擇用什麼形相來顯現,無論是神話中的女媧,杜迦女神 ( Shri Durga )、悉坦 (Sita)、千手觀音,還是人類歷史中有血有肉的耶穌母親聖母瑪利亞,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Fatima)、法國的聖女貞德,還是中國的媽祖(即千年前福建莆田官家女兒林默娘),只要有需要,只要她的兒女遭逢劫難,她「每時必現」。
How about 現代,這個被喻為人類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最艱難的世代 ── 人類也從未曾像今天屯積過如此多武器和污染物、這麼多足以摧毀地球好幾十次的核彈,這麼多精神壓力和罪案,這樣普遍的「正法衰落、假理橫行」 ── 她會坐視不理嗎?
五百多年前,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一位從未受過教育、未曾習武、也未受過任何軍事、宗教、甚至体育訓練的窮少女,一個連自己家鄉也從未離開過的農家人,竟可以得到全國上下擁戴,令軍民一心,士氣大振,領導本來節節敗退的國家軍隊向入侵的外族宣戰、反敗為勝。
可謂一代偉人吧。傳奇得不能再傳奇。任何國家能有這樣的英雄出現,應該是無上光榮。結果卻是出人意表。結果,國家怎樣對待她?她的下場竟然是被送上刑場,給「宗教裁判所」定罪為異教徒、異端邪說而要在火刑的殘酷中結束了生命。
世人不會真正明白她,尤其是當權者,只會利用她。正如當時的國王只想利用她來登上王位,教會把她剷除後又把她封為聖人。這跟當年的羅馬人把耶穌剷除後又把他高舉為招牌一樣,是尊重還是 monopolize(據為己有)?兩人的下場又有何分別?多有趣的一個宗教。
法國人和教廷都一直把這段歷史淡化,閃避,因為明顯地這是人類歷史中的污點。
歐洲史學家一直想為教會開脫,說當時教會為勢所逼,才把貞德定罪。似乎很牽強。她自始至終都強調是得到神諭,要帶領國家向勝利進發。教會又怎能面對她呢?上帝挑選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家女而不是當權的神學家來傳話,那意味黎民百姓比教會更接近上帝。在他們眼中,這是極端的顛覆反動事件,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
連神學家也不能明白,世人又怎會真正明白她呢,除非世人好好讀完《女神頌》(Devi Mahatmyam ),一本遠古留存下來的印度經典。
女神說過:『……我的故事要向每一個人傳誦。每一個人都要聽見,這是一項極大的祝福。通過我摩訶摩耶 [MahaMaya , 意即大幻相 ] 的力量,眾多的罪惡都會消除,所有三種苦行都會因歌唱我的光榮而平伏。無論誰歌唱我的光榮,或對我誠心崇拜,我便隨時隨地顯現……』(第十二章)
太初之母要怎樣來到人間,那是她的意旨。世人以有限的智慧,只能接受,謙卑的臣服。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她有權選擇用什麼形相來顯現,無論是神話中的女媧,杜迦女神 ( Shri Durga )、悉坦 (Sita)、千手觀音,還是人類歷史中有血有肉的耶穌母親聖母瑪利亞,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Fatima)、法國的聖女貞德,還是中國的媽祖(即千年前福建莆田官家女兒林默娘),只要有需要,只要她的兒女遭逢劫難,她「每時必現」。
How about 現代,這個被喻為人類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最艱難的世代 ── 人類也從未曾像今天屯積過如此多武器和污染物、這麼多足以摧毀地球好幾十次的核彈,這麼多精神壓力和罪案,這樣普遍的「正法衰落、假理橫行」 ── 她會坐視不理嗎?
2006/09/11
(40) To be or not to be
莎劇中有句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很難翻譯。有人譯作: “活好,還是死?那是問題。”
那是哈姆雷特王子面對生與死之間抉擇的悲鳴;那是活與不活、「做與不做」之間、默默接受命運還是以行動回應或反彈之間的無奈表白。有人說那是因為他這話觸及生命本質的哲理,直指人生的終極答案而成為千古絕唱。
對霎哈嘉士來說,應該說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NOT a question!” – 做與不做,發生不發生,不是問題。也可以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should NOT be a question!”
也想為原句來個下聯,對很多人來說,總過不了額輪一關: “Forget and forgive, that is the point.” – 忘記與寬恕,那才是重點。或可以是 "Forget and forgive, that is the way.” – 忘記與寬恕,那才是出路。
那是哈姆雷特王子面對生與死之間抉擇的悲鳴;那是活與不活、「做與不做」之間、默默接受命運還是以行動回應或反彈之間的無奈表白。有人說那是因為他這話觸及生命本質的哲理,直指人生的終極答案而成為千古絕唱。
對霎哈嘉士來說,應該說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NOT a question!” – 做與不做,發生不發生,不是問題。也可以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should NOT be a question!”
也想為原句來個下聯,對很多人來說,總過不了額輪一關: “Forget and forgive, that is the point.” – 忘記與寬恕,那才是重點。或可以是 "Forget and forgive, that is the way.” – 忘記與寬恕,那才是出路。
2006/09/10
( 39 ) 西雅圖酋長宣言
2006年9月9日 雨
今天上網看看香港自然學校和自然協會的資料,看到一篇有關西雅圖酋長百多年前的著名宣言。那裡沒有交待得很清楚來龍去脈,也有誤導成份,當然更不會像我們霎哈嘉士那樣的去理解這世界和那些進化得較高的靈。其實之前在 Knowledge of Reality 雜誌看過有關的東西,小弟就面向電腦打了一篇相關簡介。在格涅沙普祭期間寫這題目,別具意義。他是否一個天生得自覺的靈,已從說話深度和能量層面顯示了出來。1850年代,美國政府向印弟安族西雅圖酋長 (Chief Seattle, 1786-1866) 提議,要收購他們的土地,西雅圖酋長當時手指著天空,開始了一段發人深省的演說,並流傳後世。後來西雅圖市就是以這人的名字來命名,市徽中間就是他的頭像側面,可謂千古留芳。不過,這段宣言要到1887年( 即三十多年後)才由當時的白人史密斯醫生 ( Dr Smith ) 用英文向政府報告才紀錄在案,是否真的是他當時講話真實紀錄,當時沒有錄音機,誤差應該會很大。美國有學者認為,當時目擊者指出過西雅圖酋長是部族中有名的演說家,當時的演說超過一小時,有些土話更是白人難以明瞭的。史密斯的轉述應該只是捕捉其神韻而已。現在一般流通的英文版本,先有第二號版本,那是出現在1960年,William Arrowsmith翻閱當年報章報導以上面提及的檔案時受感動,再考證當地原住民的口述遺傳而寫成的;到1988年出現了第三個版本,由Joseph Campbell 和 Bill Moyers再修訂刪減,之後就流通更廣。最為人熟識的版本,是第四號,是1972年為一部生態電影 “Home”[ 家園 ] 所「創作」的獨白,出於劇作家 Ted Perry (泰德‧佩瑞 )手筆。之後這個較短的文本出現在少年讀物 “Brother Eagle, Sister Sky” 裡面( 意為「飛鷹兄弟,天空姊妹」;中譯【繪本】《西雅圖酋長的話》)。可惜很多人不知底蘊,以為這個文本就是當時的真實紀錄。[ 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網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ef_Seattle ]
環保界一般公認,這是環保教育的好教材和環保史上的重要聲名。
英文文本、介紹及照片可參考http://www.halcyon.com/arborhts/chiefsea.html,
http://www.nwbotanicals.org/oak/altagri/
seattlespeech.htm,
http://www.apl.org/quick/files/search.asp?searchFields
=Subject&txtSearchString
=Seattle,+Chief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ef_Seattle ,
中文可參考
http://over.tngs.tn.edu.tw/forums/92-over/92a-over-1601.htm,
http://life.edu.tw/data/plan/091/H53600-0000014/index.html , http://bonnie69.spaces.live.com/blog/?&_c02_owner=1
= = = = = =
以下引自 http://bonnie69.spaces.live.com/blog/?&_c02_owner=1 (那裡有泰德‧佩瑞的文本) :※19世紀,美國拓展領土已達北美洲西北角, 當地居住著許多印地安部落。 美國政府欲以15萬美元買下位於現今華盛頓州普傑峽灣(Puget Sound of Washington) 的二百萬英畝土地。當時,索瓜米希族 (Suquamish) 的酋長西雅圖 (Chief Seattle, or Seathl ) 以一篇動人與意味深遠的聲明,闡述了人與土地、萬物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篇聲明發生的時間約在 1851 年。本篇現今被公認是環境保育上極重要的一份聲明。
2006/09/07
(38) 英文諺語 “It's a breeze”.
“Breeze” 是清風、和風,字典說是指「令人有愉悅感的風」。Cool Breeze 是涼風,Divine Cool Breeze 是上天的涼風,但在SY一般我們會譯成是聖靈的涼風。
昨天從報章學到一句英文諺語 “It’s a breeze”。 你猜是什麼意思。不要照字面解。字面意思只是 “這是一陣風”。假如有人要求你幫他獲得自覺,你可以告訴他: “ It's a breeze” 或說 “It's a breeze for you to have Self-Realization”。其實意思是 “It is a piece of cake” ( 容易啦 )。
想起風,用英語說人家是wind-bag ,不是指他是氣袋,卻是指他誇誇其談、說話囉嗦乏味。說人家long-winded (形容詞),是指他嘮叨,長篇大論的。說人家的發言 “just a load of wind” 不是指他要放風,而是說那只不過是一堆空話 ( windy )。幸好三種都還未至於母親說過的那種 “murmering souls” ( 喃喃終日的靈 ) 的程度。聖經裡也有提及的。對於這類風,真不希望吹來霎哈嘉。「此風不可長也。」
見義妹尤珍娜 (Eugena)做了個新博客,英文域名是 brissybliss.blogspot.com/中文卻叫 「霎哈嘉武林」,很妙。第一部分brissy 你猜是否breezy 的縮寫?應該不是,是Brisbane(布里斯本) 的地道叫法也。
還有兩句:行動前先觀望形勢,要先看看風頭 (即風向 ), “see / find out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收到風聲是 “get / have wind of (something)”。奉勸她一句,在江湖行走,這兩句不可不知。
昨天從報章學到一句英文諺語 “It’s a breeze”。 你猜是什麼意思。不要照字面解。字面意思只是 “這是一陣風”。假如有人要求你幫他獲得自覺,你可以告訴他: “ It's a breeze” 或說 “It's a breeze for you to have Self-Realization”。其實意思是 “It is a piece of cake” ( 容易啦 )。
想起風,用英語說人家是wind-bag ,不是指他是氣袋,卻是指他誇誇其談、說話囉嗦乏味。說人家long-winded (形容詞),是指他嘮叨,長篇大論的。說人家的發言 “just a load of wind” 不是指他要放風,而是說那只不過是一堆空話 ( windy )。幸好三種都還未至於母親說過的那種 “murmering souls” ( 喃喃終日的靈 ) 的程度。聖經裡也有提及的。對於這類風,真不希望吹來霎哈嘉。「此風不可長也。」
見義妹尤珍娜 (Eugena)做了個新博客,英文域名是 brissybliss.blogspot.com/中文卻叫 「霎哈嘉武林」,很妙。第一部分brissy 你猜是否breezy 的縮寫?應該不是,是Brisbane(布里斯本) 的地道叫法也。
還有兩句:行動前先觀望形勢,要先看看風頭 (即風向 ), “see / find out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收到風聲是 “get / have wind of (something)”。奉勸她一句,在江湖行走,這兩句不可不知。
2006/09/03
(37) 謝謝母親大地
2006.9. 2
星期五晚活動後,那些快要去美國參加活動的人要為表演練歌,我也一同陶醉在歌聲中。排練了幾首中文的拜讚歌。有兩首要強忍著淚來繼續,好像是記憶中第一次。
其中最震撼的,是由梅麗莎新創的”Mother Earth”,由 Gigi把它翻成了中文及重新編曲,名為 “母親大地”。 震撼的,不但是歌曲本身的力量,也因為這歌由多人來唱,徐徐的好像在展了示了一種集體的心聲。是第一次聽,感到首幾句有點基督教聖詩味道,但之後高低抑揚,很有中國神韻和藝術感。心裡驚訝,她們倆都只有四級鋼琴水平,但能令創作去到這個境界,只有霎哈嘉瑜伽可以做到。
心裡也感恩,集體已經走到了這個階段。
星期五晚活動後,那些快要去美國參加活動的人要為表演練歌,我也一同陶醉在歌聲中。排練了幾首中文的拜讚歌。有兩首要強忍著淚來繼續,好像是記憶中第一次。
其中最震撼的,是由梅麗莎新創的”Mother Earth”,由 Gigi把它翻成了中文及重新編曲,名為 “母親大地”。 震撼的,不但是歌曲本身的力量,也因為這歌由多人來唱,徐徐的好像在展了示了一種集體的心聲。是第一次聽,感到首幾句有點基督教聖詩味道,但之後高低抑揚,很有中國神韻和藝術感。心裡驚訝,她們倆都只有四級鋼琴水平,但能令創作去到這個境界,只有霎哈嘉瑜伽可以做到。
心裡也感恩,集體已經走到了這個階段。
(36) 九夜節‧禮物‧大地之母
(一) 星期五聚會看了一個很短的錄像VCD,那是90年母親在歐洲的九夜節普祭講話的最後部分 ( part 2 )。重點是我們怎樣挑選禮物給她,當然她再說不必送再什麼給她,以國際名義集體一份就足夠,更不應以個人名義送給她。然後再進一步她講到塑膠製品和人手造的藝術品的分別,進而談到我們要培養藝術眼光和對大地之母的尊重。她要我們好好審視一下每天自己用了多少水和電,耗用了多少大地的資源。
母親很少著意地大談環保,這次也一樣只是以「尊重」大地之母為主調,卻從不用環保界的大難臨頭的恐慌語調來講。可能,只要大家能「活出」這份尊重,就會知怎樣去做。畢竟,她是向著自覺的靈說話。
就讓我們今天起為世界禱告,願世人都能以行動來回敬大地之母的恩賜、關愛和保護,願世人都能明白尊重大地之母是何等重要。
(二) 在霎哈嘉裡,母親常常的忠告 ( 告誡 ) 是:不要老是想念那個「我」,我的問題、我的老公、我的車子、我的工作......
( 否則那個「我」和那個「因 "我" 而來的一大堆問題」的糾纏就更難擺脫、放下。 )
母親很少著意地大談環保,這次也一樣只是以「尊重」大地之母為主調,卻從不用環保界的大難臨頭的恐慌語調來講。可能,只要大家能「活出」這份尊重,就會知怎樣去做。畢竟,她是向著自覺的靈說話。
就讓我們今天起為世界禱告,願世人都能以行動來回敬大地之母的恩賜、關愛和保護,願世人都能明白尊重大地之母是何等重要。
(二) 在霎哈嘉裡,母親常常的忠告 ( 告誡 ) 是:不要老是想念那個「我」,我的問題、我的老公、我的車子、我的工作......
( 否則那個「我」和那個「因 "我" 而來的一大堆問題」的糾纏就更難擺脫、放下。 )
訂閱:
文章 (Atom)